“退回90%,來一個幫一個”“八年人壽退保成功,只因為我用了這個方法!”社交平臺上,不少講述如何退回保費的分享內容點擊量很高。當有人在評論區(qū)詢問具體經驗時,發(fā)布者往往會要求轉為私下聯(lián)系。
記者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這些以“維權”為名的退保代理人,為了賺取傭金,詆毀保險產品、罔顧合同約定,聲稱可幫投保人退回較高比例的保費。不僅擾亂金融市場秩序,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,也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和陷阱。

代理退保——多退兩萬抽成五千
退保,即注銷保險單。顧名思義,保險合同簽約后,投保人不想繼續(xù)參保,要終止合同、拿回保費。通常情況下,保險公司規(guī)定投保后有十天的“猶豫期”,在此期間內退保,保險公司會扣除工本費后退還全部保費。
不過,當猶豫期結束,按照合同約定就只能退回現(xiàn)金價值部分,相較已繳納的保費,往往要大打折扣。由此,一些人以“維權”為名,稱可幫助參保者討回更高比例的保費,其實就是做的代理退保生意。
記者通過私信溝通,添加了數(shù)位代理微信。“陜西客戶退款90%、北京客戶退款100%……”他們的朋友圈不斷發(fā)布全國各地“成功維權”案例,配合醒目的“喜報”“捷報”字眼,以及“不要讓你的保單成為一張廢紙”等口號,仿佛買了的保險,最大價值就是退掉。
聯(lián)系過程中,代理們的關注點比較一致,側重盤問記者手中的保單情況。如哪家公司、險種、交了幾年等,以及有無向國家金融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進行投訴、有無找過第三方平臺幫忙操作,此前投保時,業(yè)務員有無贈送過煙酒禮品,或給予現(xiàn)金返還等問題。
記者聲稱已參保4年,保費繳了近5萬元。代理均稱“沒問題”,由他們退保,可拿回保費的75%至95%。若決定操作,需繳納數(shù)百元不等的定金,然后提供身份證正反面、電話號碼、保單號、地區(qū)等信息。“我們會根據(jù)保單情況制定一套維權方案,你只要配合法務就行,全程不用自己跑保險公司,退費流程為1-2個月。”
待完成退費,記者還需向代理支付一筆傭金。具體為實際退回的金額,減去按合同本身退費能拿到的金額,所得差價的一定比例,有的收取25%,有的收取30%。例如記者的5萬元保單,若按合同退2萬元,找“代理”退4萬元,則需支付2萬元差價的25%或30%,即五六千元傭金。
“維權”技巧——放大瑕疵投訴威脅
退保代理宣稱能拿回更多的錢,其間有什么技巧?面對記者詢問,代理們諱莫如深,反復稱“法務都是專業(yè)的,專業(yè)的人做專業(yè)的事!”“公司高價聘請的法務,處理過任意險種大大小小的保單,接您的單,保證百分百辦成。”
而在某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業(yè)務經理徐娜(化名)看來,所謂的“維權技巧”并不復雜,核心只有一條——放大保險業(yè)務員的工作瑕疵,對保險公司進行投訴威脅。
保險多種多樣,但據(jù)徐娜觀察,代理退保的高發(fā)類型為一交數(shù)十年的長期保險。她以某項繳納20年保費的重疾險為例,客戶交了第一年乃至前幾年的保費后,保險公司需將運營成本、發(fā)放給業(yè)務員的傭金等先行扣除,而業(yè)務員的首年傭金又會比較高。“假如交了三年保費就退保,可能連第一年的錢都拿不回來。”
這是各保險公司包括國際上的通行做法,符合保險精算原理,簽訂合同時,也會以附件形式清晰列出哪年退保能拿回多少錢,即“現(xiàn)金價值”??衫斫獬桑@款保險在當年值多少錢。“長期險還沒有交到年頭,尤其前幾年就退保的話,能拿回的錢確實特別少。”
由此,衍生出代理退保的黑產鏈條,目的是將保費盡量多地退回,從中賺取傭金。徐娜坦言,做類似生意的代理大多就是從業(yè)內出去的,“覺得保險不好做,又比較了解怎樣鉆空子。”她舉例,業(yè)務員可能在賣保險時承諾,會將自己的傭金分一部分給客戶。“假設在與客戶的微信交流里說了‘返傭’,代理就可以拿著這個‘證據(jù)’去國家金融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投訴,說業(yè)務員違規(guī),達到全額退款的目的。”
記者注意到,一些代理甚至宣稱,沒有“證據(jù)”也能退,這又如何理解呢?四川明炬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邢連超分析,類似說法可能是一種欺騙或噱頭。“并不是每個業(yè)務員的操作都能找到違規(guī)點,這樣宣稱可以讓想退費的人都來找他。人越多,找到有違規(guī)點的可能性就越大,再選擇性接單。”
北京盈科(上海)律師事務所唐世宣律師表示,以往和保險公司溝通時了解到,代理退保者可能會通過一些渠道的壓力,給保險公司造成負面影響。“保險公司綜合評估一下,覺得消除輿論影響成本太高,可能就會給退了。”
暗藏隱患——保費上漲或被拒保
除了擾亂金融秩序,對消費者而言,貿然退保也會導致自身權益受到影響。
“這種人特別損!”保險從業(yè)者白女士直言不諱,從事退保黑產的代理者,會為了賺取傭金,誘導客戶去退保。“之前的老單子,無論是存錢的還是保障的都還不錯,但有些人就是想賺錢,各種餿主意都出來了。”她告訴記者,有的客戶可能沒有考慮清楚,覺得保單作用不大,不如退掉。“尤其上了歲數(shù)的、不太懂的,最容易被忽悠。”
邢連超提醒消費者,一些退保代理為了自身業(yè)務,可能會隱瞞事實、夸大宣傳,引誘人們辦理退費。“即便是全額退回來,對老百姓來說,還是存在很大損失。”他分析,退費之后,保險公司的義務隨之解除,后續(xù)的保障也沒有了。而投保人此后若想再次購買保險,會面臨保費上漲甚至被拒保的困境。
徐娜解釋,長期類的保險如壽險,同樣保額下,通常年齡越大保費越貴。“比如30歲這一年投保重疾險,往后每年的保費都按30歲那年的費用去交,是恒定的。如果40歲的時候再買,肯定是要貴的。”此外,保險公司還會將一些狀況下的退保者錄入系統(tǒng),綜合分析,可能會拒絕為有過某些記錄的人員再次承保。
這些隱患,退保代理自然是只字不提。甚至當記者詢問,以后若再購買保險,是否會有相關記錄、是否會價格更高等,也一概回復“不會的”。
打擊整治——勿成敲詐勒索“幫兇”
除經濟利益外,投保人將自身情況“和盤托出”,委托給退保代理操作,可能還會遭遇信息泄露甚至涉刑風險。
“一些黑產團伙,利用客戶信息或偽造證據(jù),或用一些負面影響,向保險公司‘施壓’,迫使對方不得不做出讓步,構成了敲詐勒索行為。”唐世宣稱,投保人因授權給代理,讓他們去交涉,便很難左右事情的走向。其間對方可能無所不用其極,作為委托人,也可能會有涉刑風險。
2023年5月,全國首例以“敲詐勒索罪”公訴案件判決的“代理退保”黑產案件引發(fā)社會關注。該案中,不法人員借助網絡平臺發(fā)布“可辦理全額退保”等信息,誘導投保人委托退保。以杜撰、虛增保險公司違規(guī)行為的方式編寫投訴信,向監(jiān)管部門惡意投訴,令保險公司被迫損失13萬余元。最終6名涉“代理退保”黑產不法人員因“敲詐勒索罪”,被判處拘役5個月(緩期8個月)到有期徒刑3年10個月不等的刑罰,并處罰金。
基于“代理退保”黑產的種種危害,近年來,多地監(jiān)管部門發(fā)布相關文件,聯(lián)合整治“代理退保”亂象。去年國家金融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曾發(fā)布《關于警惕涉金融領域“代理維權”風險的提示》,更警醒消費者提防財產損失、信息泄露、法律責任等風險。“不法分子誘導消費者采用涉嫌違法違規(guī)的手段進行維權,甚至被誘導參與非法集資等,消費者一旦聽信教唆,可能被卷入報假警、偽造證據(jù)資料、敲詐勒索等違法違規(guī)行為。”
來源:北京日報客戶端
記者:魏婧
流程編輯:u070
如遇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相關文章刊發(fā)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(lián)系。版權侵權聯(lián)系電話:010-85202353
未登錄
全部評論
0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