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7800(元)一根的玉米到底誰在買?”近日,文玩玉米沖上熱搜。
“這是真玉米?”“我out了。”不明真相的群眾,引發(fā)評論區(qū)一片嘩然。
曾經(jīng),同為農(nóng)產(chǎn)品的葫蘆、核桃也被炒上過天價。如今,玉米又成了文玩市場的新寵。浸淫文玩市場多年的資深玩家告訴記者,玩玉米,花百十來塊錢娛樂消遣即可,動輒大幾千的投入,千萬慎重。
現(xiàn)狀
十元至千元 價格“很難評”
周末的潘家園,人頭攢動。在小葉紫檀、孔雀石、綠松石、蜜蠟……之間,文玩新貴玉米不太顯眼,卻吸引著年輕人的目光。

現(xiàn)在的潘家園已經(jīng)不能叫“舊貨市場”,這個“可以觸摸的博物館”,也是網(wǎng)紅打卡地。逛潘家園的也不僅僅是愛好文玩的中老年人,喜歡追逐潮流的年輕人也占比不低。利用大數(shù)據(jù)獲取的潘家園商圈用戶畫像顯示,18歲至24歲的用戶占19.81%,25歲至34歲占30.27%。
兩個年輕人蹲在攤位前,正在挑選文玩玉米。自興起以來,年輕學生、上班族一直是文玩玉米的主要消費群體。
攤主簡單介紹著價格:“毛料20元,成品最便宜的50元。”在他面前,擺著白底黑字的小牌,上書:“別問,真的玉米。別摳,真的玉米。萬物皆可盤。”小牌旁邊是一管膠水,專門用來固定玉米粒。
所謂文玩玉米,是采收爆裂、寶石、琉璃、草莓等品種的成熟玉米,經(jīng)過滅蟲、上膠、裝飾等工藝制成。商販說的“毛料”,就是只去除苞葉的玉米棒。他害怕顧客摳,也是因為玉米粒很容易脫落,壞了賣相,不便銷售。商販說有的玩家喜歡自己動手制作,所以想要毛料。

記者在潘家園詢問了幾乎所有的文玩玉米商販,成品文玩玉米的價格從50元到1780元不等。商販們把普通的文玩玉米放在地攤上,價格貴的“高貨”,則收在身邊的木匣子里。
有商販詳細介紹手里一根500元的文玩玉米:“您看這型兒、這色澤、這血絲、這做工,值這個價兒。”他用手電給玉米打光,晶瑩剔透,著實好看。但問他為什么網(wǎng)上能賣接近萬元的高價,他一抿嘴一皺眉,“網(wǎng)上的價格,很難說。”
網(wǎng)上的價格確實難評,記者轉(zhuǎn)戰(zhàn)線上,各類網(wǎng)絡平臺都有兜售文玩玉米的商家,但價格落差之大超乎想象。
一個配招桃花手串的高定文玩玉米,售價4800元,在直播過程中,銷售如此形容:“寶們,看這潤透感,奶敷敷的一小根。配的是淡水小珍珠,太潤氣了,有喜歡的不要錯過啊!”同一店鋪,還有一個七彩寶石文玩玉米,售價8800元。
除了“高貨”,同一平臺也有售價百十來塊錢的便宜貨,毛料更是便宜,1根10元以下的,比比皆是。
產(chǎn)業(yè)
既能當文玩 也是“磨牙棒”
有喜歡毛料的玩家透露,同樣是爆裂等彩色玉米品種,使用“文玩玉米”和“倉鼠磨牙棒”搜索,得到的價格會完全不一樣。在同一平臺,記者用“文玩玉米”搜索,毛料的價格一般是5根20元左右。而用“倉鼠磨牙棒”搜索,價格一般是5根8元左右。在一家倉鼠磨牙棒店鋪評論區(qū),很多客戶都自稱是“買來當文玩玉米盤的”。甚至有客戶說:“玉米是文玩界又一大坑,就像當初星月菩提3000元一串搶著要,現(xiàn)在50元都沒人要。”
據(jù)了解,文玩玉米并不是今年才興起,在2018年左右,就有玩家開始“盤”。因為很多年輕人看中其解壓的屬性,在市場上逐漸火熱起來。有人盤,就有人供貨。文玩玉米的加工工藝并不復雜,導致熱錢涌入,迅速將價格炒起來。記者看到一個如今售賣文玩玉米的賬號,此前注冊時使用的是“人工智能字畫”的名稱,可見已轉(zhuǎn)過幾次“風口”。
玉米在中國的種植區(qū)域非常廣闊,所以各地都能收到文玩玉米的毛料,加工成品的商販也就遍布大江南北。漸漸地,有些商販開始嘗試自己種植玉米,控制整條生產(chǎn)、加工、銷售產(chǎn)業(yè)鏈。有成功的——山西有大學生創(chuàng)業(yè),從種植開始,打造完整產(chǎn)業(yè)鏈并形成品牌,他店里的文玩玉米成品,最貴的售價400元;當然,也有風險——有江蘇的商販,從直播帶貨起步,發(fā)展到種植了100畝玉米,但去年連遇干旱和臺風,最后收成只有十幾畝。大部分玉米品相不好,只能喂雞。
海東是北京的鮮食玉米種植戶,2018年,有朋友拿給他一點文玩玉米的種子。“這種玉米必須等苞葉完全干了之后才能采收,成色好的確實賣得貴,但好多都是炒作。”海東收獲的少量文玩玉米,最后都送了人。他說,目前北京缺乏從種植戶到文玩市場的渠道。據(jù)他了解,附近的玉米種植戶還比較冷靜,沒有大面積種植文玩玉米的。
李博是資深的文玩愛好者,十多年前經(jīng)營文玩核桃。“文玩玉米其實跟核桃、葫蘆很像。”記者查到,文玩核桃和葫蘆都曾經(jīng)賣到過幾十萬的天價,李博如今不再經(jīng)營文玩核桃,“沒辦法,客戶從你手里買的時候幾萬塊一對兒,沒過兩年跌到一兩千塊錢,這市場就沒法做了。”

因為市場不穩(wěn)定,有商販想出新玩法——開盲盒。潘家園的文玩玉米盲盒,10塊錢一個。直播平臺上,有商販從晚上8點直播到第二天凌晨3點,就是不斷地開盲盒,玩家在直播間下單,100元開5根。
觀點
開盲盒“有癮” 應控制消費
“開盲盒有癮。”記者在社交媒體上,看到很多玩家如此描述。在直播過程中,賣家不斷地拿出成堆的玉米,引導玩家開盒。隨著不斷有玩家購買,一根又一根的玉米被剝開,露出各種成色的玉米棒,也就是毛料。

“這輩子再也不碰毛料了。”有玩家說,買回家的毛料,因為沒有做滅蟲處理,長了蟲子。還有人用微波爐做滅蟲,結果玉米變成了爆米花。
“想出,有人要嗎?”不斷有玩家在社交媒體發(fā)文,想出手文玩玉米。記者與其中幾人交流,有人反映,已經(jīng)花費了上萬元。但是,打折再多,有時玉米也不太好出手。有玩家說:“我是去年進場的,一開始價格是現(xiàn)在的兩倍,玉米每兩月就出來一批,種的人太多了。成品的做工也比以前差得多,如果想入場,最好自己買毛料,再找靠譜的手藝人加工。”
李博認為,文玩玉米沒有一個客觀的定價標準,不適合收藏,更不能期待升值。“文玩玉米、核桃具有相似性,有人追就會漲,但是一旦跌下來,就再難上去了。百十來塊錢,當個娛樂消遣可以,別花太多錢。”

心理咨詢師李媛媛解釋,盤玉米這個動作簡單重復,易專注執(zhí)行。玩家能完全自我掌控節(jié)奏和過程,能讓人暫時擺脫工作壓力源的干擾。同時,觸摸和把玩能帶來舒適的觸覺體驗,刺激皮膚感受器,通過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傳遞到大腦,促使大腦分泌內(nèi)啡肽等神經(jīng)遞質(zhì),幫助放松身體。
另外,就像抱著娃娃睡覺、轉(zhuǎn)筆、跑步等,盤玉米也是一種個體解壓方式的選擇。部分玩家可能認為這是一種獨特的自我表達方式,能展現(xiàn)自己的個性和品位,從而獲得身份認同感,提升自我價值感,減輕工作壓力帶來的自我懷疑。
至于對開盲盒的熱衷,源自人類天生的好奇和探索未知的欲望。苞葉剝開前,里面的成色未知,期待開出好成色的玉米獲得價值回報或心理滿足。結果的不確定性帶來心跳加速、興奮等刺激感,這種感覺能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,讓人感到愉悅,促使玩家追求刺激不斷參與。特別是在直播氛圍的影響下,“我運氣眼光比別人好”“我肯定能開個比他好的”等想法,促使一些玩家容易一時沖動花錢開玉米,可能存在沖動性購買行為。
直播平臺的氛圍和社交互動也會增加玩家的參與感和歸屬感,玩家更容易沉浸其中,所以會一看就是一夜。“開玉米盲盒類似賭石,具有成癮性,玩家一旦陷入其中,就難以自拔,會不斷投入金錢和時間以獲取更多的刺激和滿足感。”
來源:北京日報客戶端
記者:孫毅
如遇作品內(nèi)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相關文章刊發(fā)之日起30日內(nèi)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。版權侵權聯(lián)系電話:010-85202353
未登錄
全部評論
0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