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要問當下北京最火的餐館是哪家,位于朝陽合生匯的烤匠一定是很多消費者的答案。去年9月開業(yè)至今,這家烤魚店熱度居高不下,凌晨1點還有顧客排號等位成常態(tài)。
百變多樣的京城消費市場,一道烤魚為何成為“頂流”?連日來,記者多次現場探訪,尋找這家餐廳的網紅密碼,也透過消費者的熱情體驗北京首店經濟的巨大魅力。
下午取號排隊凌晨才能吃上
“現在排隊的話,要凌晨1點以后才能吃上!”上周六下午6點多,烤匠餐廳外,服務員大聲提醒圍在身邊準備取號的顧客。
張帥拿到的取號單上寫著“中桌,前面有656桌”。一旁,下午1點多取號的大姐跟他開玩笑:“早著呢,我都還沒吃上!”凌晨1點40分,張帥終于等到服務員喊他的號了。
去年9月26日開業(yè)后,類似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。“原計劃每天下午有半小時閉餐時段,但因為人太多,開業(yè)第二天就取消了。”店長徐兵回憶,開業(yè)沒幾天趕上國慶假期,每天至少要發(fā)1000多個號,營業(yè)時間也不斷延長。
“本以為入冬后客流少了,就可以恢復正常營業(yè)時間,沒想到一直熱度不減,營業(yè)到凌晨2點已成常態(tài)。”烤匠創(chuàng)始人冷艷君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,開業(yè)至今,烤匠合生匯店平均每天取號1500桌左右,最多曾達到2894桌。

晚上8點,烤匠朝陽合生匯店等候區(qū)排號的食客依然眾多。
當網紅店遇上商場“頂流”
最近兩三年,京城餐飲業(yè)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個高人氣品牌出現:費大廚、辣可可、桂滿隴……這些門店的共同特征是先在長沙、上海等地火起來,然后在北京高人氣商圈落地首店后引發(fā)排隊潮。
若論排號的夸張程度,烤匠顯然更令人吃驚。在不少粉絲看來,這主要源于網紅店與京城商場“頂流”的疊加效應。
來北京前,烤匠已經開了70家直營店,是川渝地區(qū)的網紅餐廳。2023年,冷艷君計劃走出川渝。走遍一線城市后,她決定首先來到北京。
北京首店落在哪?“要進就進最火的商場。”當年,她帶著團隊進京考察。經過一番考察,冷艷君最終決定落腳朝陽合生匯的21街區(qū)。
21街區(qū)堪稱朝陽合生匯的“流量密碼”。即便是晚上8點多,街區(qū)里的顧客依然摩肩接踵。網紅品牌扎堆兒且不斷換新,讓這個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、200多家品牌聚集的地下食街成為年輕人喜歡打卡的好去處。
高流量商圈和社交媒體的傳播放大了烤匠的聲量,而烤匠也在填補商圈的空白。朝陽合生匯負責人解釋,像烤匠這樣的南方餐飲在北方較為稀缺,品牌的差異化、獨特性吸引消費者到訪,甚至不乏外地游客跨城嘗鮮。
好吃不貴也是消費者追捧的重要原因。翻開烤匠的菜單便能發(fā)現,大家瘋狂追捧的烤魚并不算貴,整體算下來人均消費在百元左右。
高品質首店激發(fā)線下消費潛能
烤匠餐廳門外,排隊的顧客幾乎人手一杯奶茶或咖啡,還有人拎著盲盒店或服裝店的手提袋。排號的幾個小時里,大部分人都沒閑著,在商場里轉一圈兒再回來。“商場一開門就來取號了,逛了逛街,在隔壁玩了一會兒電競,這會兒來吃正好。”一位顧客說。
記者在烤匠餐廳周邊發(fā)現,新鮮餐飲品牌真不少。石頭先生的烤爐、祐禾面包等烘焙首店一開業(yè)就成了人氣王;北京首家霸王茶姬兩年前開業(yè)時曾創(chuàng)下三天銷售42萬多元的戰(zhàn)績,如今仍然經常一座難求;“兩點見!下午茶”則以童話風裝潢吸引眾多顧客排隊打卡。
去年,朝陽合生匯共引入36家首店,其中餐飲首店占比在40%以上。放眼京城,首店經濟勢頭強勁,去年共有960家首店落地,涵蓋零售、餐飲等多個領域,極大豐富了北京的商業(yè)生態(tài)和消費者購物體驗。
回首2024年,眾多餐飲首店的火爆行情顯示,消費者依然樂于擁抱新品牌、新服務,更高質量的首店將進一步激發(fā)線下消費潛能。
來源:北京日報
記者:曹政,楊天悅
如遇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相關文章刊發(fā)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。版權侵權聯系電話:010-85202353
未登錄
全部評論
0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