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蘇省淮安市博物館日前發(fā)布公告,為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,自2月10日起,該博物館每周一至周日均正常開放,不再設閉館日。

自上世紀70年代起,我國多數大型博物館就開始實行周一閉館,這也成了一種不成文的慣例。這幾年,博物館游越來越熱,而閉館規(guī)定也讓一些“說走就走的旅行”撲了個空?;窗彩胁┪镳^打破常規(guī),取消閉館日,方便大家更加靈活安排參觀時間,服務公眾之舉值得點贊。
事實上,淮安市博物館并非第一家“打破常規(guī)”的博物館。此前就有秦始皇帝陵博物館、西安碑林博物館等取消每周一天的“輪休”,得到廣泛好評。一些地方還嘗試在節(jié)假日、寒暑假等時段取消閉館,還有不少城市推行“錯時閉館”。舉措不一,但本質上都是為了更充分地滿足參觀游覽需求。
但也要看到,周一閉館之所以“習慣成自然”,正是因為和人一樣,文物也需要“恢復和休息”。經過了周末客流高峰,閉館可以起到一定緩沖作用。從清理展覽環(huán)境,到維護硬件設備,再到保養(yǎng)文物展品,打理好“里子”“面子”,最終也是為了更好提供服務、優(yōu)化游客體驗。忙碌了一周,這也是工作人員難得的休整時間,取消閉館自然意味著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加大。正因如此,盡管不少博物館粉絲希望全面普及不閉館舉措,但不乏業(yè)內人士表示,符合條件可嘗試,全面推廣有難度。
這個意義上,我們縱然欣喜于一些場館全年無休,但大可不必要求有樣學樣。相較于這些規(guī)定,真正應當見賢思齊的,其實是一種服務理念。如今,全國備案博物館已達近七千家,大小城市幾乎“遍地”博物館,各家之間基礎條件、資源投入、游客體量千差萬別,但有一點是共通的,那就是提高服務水平,讓游客滿載而歸。為了達致這一目標,博物館可發(fā)力的地方還有很多。無論是延長開放時間,還是開啟“夜游”活動,抑或是加強網上供給、做優(yōu)線上展覽,都是很好的打開方式。可以說,提升服務質量不拘泥于形式,只要用心,游客都可以感受得到。
博物館里究竟有什么?曾有哲人指出,博物館最大的功績之一,是保存那些易逝的“日常”,并且超越了這種“日常”,為大眾“造夢”。快節(jié)奏的時代,博物館為人們保留了一個難得慢下來的機會,期待更多博物館強化供給、做優(yōu)服務,讓更多文化積蓄“被看見的力量”。
圖源:視覺中國
來源:北京日報客戶端
如遇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相關文章刊發(fā)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。版權侵權聯系電話:010-85202353
未登錄
全部評論
0條